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专注护发36年,顾锦文用9.9元护发素打造中国老字号

Date:

你用过价格只有几块钱的护发素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情况下,一家小厂生产出中国第一瓶洗发水和护发素,它就是蜂花。

三元一瓶的蜂花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开启了洗发加护发的时代,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蜂花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最近网传蜂花倒闭,再次引起大家的热议,谁也没有想到,蜂花会接力前段时间红遍全网的鸿星尔克站上风口,引起了无数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

1954年,顾锦文出生在上海市的一个农村里,父母都是农村人,从小家境贫寒,但是本分的父母从小教导顾锦文做事做人都要脚踏实地,顾锦文从小受着这种思想的熏陶,为日后的事业也融入了一道光,

顾锦文中专毕业后,就在家务农,这段农村生活让顾锦文学会了做事要勤勤恳恳,农民的朴实也造就了他日后创业做事的踏实。

见过顾锦文的人都知道,虽然他的身份是一名企业家,但是朴素的衬衫裤子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印象。

蜂花前身
1985年,在顾锦文的努力下,上海轻工业进出口公司与他所在的合资组建了上海华银洗涤厂,顾锦文担任该厂的总经理。

厂房只有四百平方米,十几个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工人拼死拼活,一年的总资产也不过几百万。

顾锦文作为领导者,不仅仅是让这个厂能够在市场的竞争下生存下去,还要有超前的战略意识,让这个厂能够持久发展下去,考察市场之后,他决定改变策略,

在当时,洗涤厂也不过是生产最简单的洗涤剂和洗衣粉,人们洗涤用品也比较单一,一般老百姓洗头发都是用皂角,家境优渥的也才是洗衣粉。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两种产品对头发都有很大的伤害。那么能不能有一种产品代替这些洗头发呢?

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
于是,顾锦文和厂里的主要领导者决议之后,将洗涤剂厂改名为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洗发水和护发素。

并且将产品命名为“蜂花”,意味“蜂花正茂,万古长青”,蜂花的价格定位在3元左右,是让所有普通百姓都能够买得起的产品。

1990年,“蜂花”在央视进行广告宣传,让蜂花成为家喻户晓的产品,也是当时每个家庭必备的产品,一时间出现一货难求的局面。

即便如此,蜂花的价位始终是没有变的,作为当时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洗发水和护发素的企业,蜂花真正将洗发护发的概念深入人心,是值得一称的良心企业。

但是好景不长,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一时间,洗发护发产品蜂拥而至,海飞丝,拉芳,潘婷……

竞争对手不仅在包装上有档次,在广告营销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借助央视广告力量的同时,也邀请当红明星加入,广告一时间铺天盖地,冲击着消费者的视觉。

蜂花市场慢慢萎缩
蜂花产品的市场开始慢慢萎缩,销售额逐年下降,并且从1998年开始连续两年企业开始出现严重亏损。蜂花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压力,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顾锦文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开始思考发展战略问题。他发现国外的洗发护发产品走的都是高端路线,而中低端的市场并没有很好的占领。

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普通消费者还是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这是一块很好的蛋糕。占领了这块蛋糕,生存不是问题。

同时还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改变产品单一问题,于是顾锦文开始对企业内部改革,调整发展战略,花巨资购买新的设备,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开发出植物系列的新产品,新产品的价格定位也是相当低的。

为了能够占领市场,销售模式也发生变化,从单一的产品出售到产品批发,一些中小城市的超市以及商场都布满了蜂花产品。

重新赢得市场
2003年,蜂花的营收从亏损到净挣几个亿,用最土的包装,低廉的价格,又一次为自己赢得了市场。

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中,顾锦文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产品不断创新,从植物系列产品到草本系产品,从无硅系列产品到精油系列产品,产品种类不断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顾锦文始终保持着对消费者的用心,物价在上涨,房价在上涨,但是蜂花的价格却始终没有涨,这也是蜂花能够一直存在的原因吧。

可能有些人不免在疑惑,蜂花是怎样占领市场的,目前蜂花的主要消费者可能不是我们这些年轻占主力,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

虽然这类消费者的影响力不算大,但是他们的购买能力是十分稳定,又加上蜂花低廉的价格,不仅在一些中小城市占有一定的市场,在农村市场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同时顾锦文的销售策略也是相当绝的,蜂花主推护发素,按照日用品的惯例,洗发水的销售量应该比护发素大,但是蜂花却反过来了,所以在护发素市场上,销售量排在前列的,蜂花护发素是当之无愧的。蜂花护发素的未来可期。

“蜂花”正茂
“已诞生36年的洗护发素国货品牌蜂花将面临倒闭”的网络消息,再次将蜂花推上网络的风口。国货蜂花“哭穷”的网络消息一下火了,网友们为支持国货,引发了一波野性消费。

在某直播间,9.9元的蜂花产品被抢断货,一天之内居然卖了两万单。

对此,顾锦文也亲自出面澄清事实,“我们的品牌一直在稳定发展,健康成长”,“大家不用担心,我们没有倒闭,你的正茂,谢谢大家”。

也有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建议蜂花提升包装形象和扩大广告销售,顾锦文表示会听从大家的建议,修改包装,但是不会因为包装的改变提高产品的价格,真正的做到了良心的企业。赢得了市场。

蜂花从成立到如今已经有30几年的时间,经历过风雨的蜂花,像一支独秀傲然挺立,在市场的竞争下,它保持着一份纯真,正如它的名字“蜂花正茂,我心依旧”。

顾锦文也从一个青年走向暮年,个人的生命历程是极其有限的,但是个人投入的事业是无限的。

顾锦文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年轻的一代人,可以几十年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情,而且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汤臣少主汤珈铖,21岁继位拥有百亿身家,父亲去世没流一滴眼泪!

他是个把小说男主照进现实的名副其实的“霸道总裁”,出生豪门,但丝毫没有富二代身上的纨绔和挥金如土的通病。 他15岁就展露了惊人的商业天赋,第一次炒股三个月内就盈利40万,19岁被父亲推上了汤臣一品的执行董事,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处理公司的事情就游刃有余,之后更是大刀阔斧,把公司带上了一个新高度。 然而,他却在21岁时因父亲去世没有流过一滴泪而身陷舆论,他就是如今汤臣一品的执行董事,汤珈铖。 01汤臣一品“天子” 坐落在上海陆家嘴,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汤臣一品,最高售价达到过30万一平方米的房价。 这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作为汤臣集团旗下的房地产项目,汤臣一品为汤臣集团带来了巨大收益。据统计调查,截至2020年,汤成一品的总收入已确定约为7.094亿港元,占汤臣集团的经营收益总额的75.77%,而这一切都有着汤珈铖的身影。 不可否认汤臣一品乃至整个汤臣集团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创始人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旗下员工的努力,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若后来没有汤珈铖的带领,汤臣集团是否能达到如今的高峰,又会留下许多疑问。 1983年的香港正是飞速发展的时期,作为香港有名的富豪,汤君年早在1980年就已经创办了汤臣集团,事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儿子汤珈铖出生了。 但在汤珈铖出生之前,汤君年就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叫汤子嘉,在1981年出生,只比汤珈铖大两岁,两兄弟都出生在父亲事业发展的高峰期,含着金钥匙长大,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但是和哥哥外向的性子不同,汤珈铖从小就因父母忙于工作,对他缺少陪伴,造成他的性格十分内向、怕生且不爱说话。 本来应该是喜欢在外面到处玩的年纪,他却喜欢整天闷在房间不出门,汤珈铖的哥哥汤子嘉,虽然比弟弟大了两岁,但是与弟弟反过的是,他很喜欢出去玩。 汤珈铖孤僻内向的性格在同龄人中显得非常不合群,小小年纪没有玩乐的兴趣,整天呆在家里,母亲徐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恰好,徐枫此时正是演艺圈里炙手可热的演员又是监制人,所以经常要出入各大剧组,而儿子汤珈铖这不符合年纪的行为,让她内心担忧不已。 于是徐枫就打算让儿子进演艺圈,她有信心把儿子打造成最红的演员,但是这一想法得到了汤君年的反对,汤君年坚决不让汤珈铖进入演艺圈,而是想让他从商,以后接自己的班,于是他就带着汤珈铖出席各种商会,学取经验。 后来把汤珈铖送到美国波士顿念书,期盼国外开放的思想和环境能够改变儿子的性格的同时也让他多学习商业知识,但是出国留学得汤珈铖并没有按照父母的美好意愿生活。 02被孤立到开始深造他的性格本来就内向不爱说话更不会与人打交道,在学校里他甚至没什么朋友。 加上语言的不通,很快,汤珈铖就被一众学生孤立了起来,可以说汤珈铖每天都活在痛苦的边缘。 十二岁出国留学,不过短短一年就被诊断为抑郁症,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汤珈铖每次和父母通话时都说自己很好,但是再怎么掩盖最后还是被父母发现了异样。 这时的徐枫后悔不已,她觉得当初就不应该送儿子来留学,于是,汤珈铖又被接回了家里,本以为回家的汤珈铖病情会有所好转,谁知最后越来越严重。 为了陪伴儿子,徐枫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带着儿子出国旅游,调养身心,体会到了各地风俗人情,结交了不少朋友的汤珈铖,病情终于有所好转。 后来他还表示,这段旅游经历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也让他重新认识了母亲,他很感谢母亲用独特的方式教会他与世界交流。 性格逐渐开朗起来的汤珈铖虽然并没有选择念书深造,但是却对商业金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他很喜欢看名人传记,徐枫为了满足儿子的爱好,就命人专门打了造一间教室供他学习,这段时间里汤珈铖疯狂汲取知识养分,他在书里认识了李嘉诚,一度奉他为自己的偶像。 03从富二代成为小股神而汤君年担心儿子整天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把他叫到公司去。 在这里汤珈铖遇到不懂的商业问题就请教自己的父亲,也许是商业天赋初现端倪,没过多久,汤珈铖偶然接触到了股票。 此后每天都拿着和股票有关的书籍查看,徐枫见儿子兴趣浓厚就给了他100万让他试试,谁知汤珈铖投入一支股票后不出三个月就赚了40万,后来他看中的所有股票,基本上都能大涨。 从此年仅十五岁的汤珈铖被更多人熟知,在香港更是被称为小股神。 汤珈铖在商业上展露的天赋,让父亲汤君年引以为豪,此后更是手把手指导他,在父亲精心培育下的汤珈铖,处理起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得心应手。 2000年,汤珈铖17岁时就接管了两家上市公司,并且发展势头蒸蒸日上,18岁时,唐君年,把自己的股份给了汤珈铖,并让他担任公司的董事,之后凭借自己超凡的能力和独到的眼光,助力汤臣集团拿下好几个项目,后来的汤臣一品更是在此时建成。 可是,也就在这时,56岁的汤君年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在父亲的葬礼上可以看到哥哥汤子嘉肿得似核桃的双眼,可以看到母亲悲怆哀莫的面容,当然也能看到某些假来吊唁之人的别有用心。 唯独看不到一个哭泣的悲伤的应该歇斯底里的汤珈铖,他冷静理智地处理葬礼上的各类事宜,所以他面无表情得好像没有一丝感情。 冷静理智到任何人看不到他平静的眼神下,早已蓄满哀伤的情绪,他并不是真的不难过,而是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被居心叵测之人看出,毕竟这个时候汤臣集团董事长离世,多第一把交椅虎视眈眈的人可不少。 所攘外必先安内,他必须让自己稳下来,父亲一生的心血绝不能毁在他手里。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葬礼结束后,藏在房间里的哭声压抑着多少对父亲离世的悲怆。 如今汤臣集团在汤珈铖的带领下,勇攀高峰,年年净利润持续增长,但是你敢想象吗?这样以为身家上百亿的总裁本裁,生活实在朴素。 勤俭到鞋子破了补一补再穿,还经常买打折的衣服,一生把小说男主照进现实的男人,活得辉煌又脱俗,在他身上看不到富二代的娇纵奢靡,看不到商人的狡猾,最主要他至今还未婚哦!

中村修二——LED革命的奠基者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博士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日本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以他在半导体光电子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广受赞誉。他被誉为“LED之父”,是蓝光发光二极管(LED)的关键发明者之一,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了照明和显示技术,也为他赢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将深入介绍中村修二博士的生平、科研成就以及他在LED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早年生活和教育 中村修二博士于1954年出生在日本爱媛县,自幼对科学表现出浓厚兴趣。他在日本获得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他的早期教育为他未来的科研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LED技术的突破 中村修二博士的突破性工作集中在LED技术的研发。他与他的团队成功地制造出高效、高亮度的蓝光LED。这一创新填补了长期以来的技术空白,使得能够制造出白光LED光源成为可能。 在此之前,虽然红色和绿色LED已经存在,但缺乏高效的蓝光LED限制了白光LED的制造。蓝光LED的诞生不仅彻底改变了照明技术,也推动了高清晰度液晶显示器(LCD)的发展,以及蓝光激光技术的应用。 LED技术的应用 蓝光LED的问世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应用。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高效能源节省的照明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这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还提高了照明质量。 其次,蓝光LED成为高清晰度LCD显示器的关键组件。它使得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和手机屏幕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丰富的色彩。 此外,蓝光LED还推动了蓝光激光技术的发展,用于制造高容量的光盘和蓝光光盘。这一技术改变了数字媒体存储和播放的方式,为高质量的音视频内容提供了支持。 诺贝尔奖与国际认可 由于他在LED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中村修二博士与蓝光LED的其他两位发明者一起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奖项是对他们在光电子学领域创造性工作的高度认可,也证明了他们的发明对现代科技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国际合作与领导 中村修二博士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他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合作,共同推动半导体光电子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他还在国际学术界担任重要职务,积极促进国际科研交流,为半导体光电子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奖项和荣誉 中村修二博士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多项国际性奖项和荣誉。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是他众多奖项中的一项,他还获得了日本国内外的多个著名奖项,以表彰他在光电子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他的奖项和荣誉证明了他在科学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高度的认可。 科研传承与教育 中村修二博士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科研传承。他担任大学教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和研究生,传授自己的科研经验和知识。他鼓励年轻一代积极投身半导体光电子学领域,为科技领域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他的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半导体光电子学领域的科技领袖,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他的学术传承工作推动了半导体光电子学领域的持续发展。 中村修二博士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提醒我们科学创新的力量,以及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是蓝光LED技术的奠基者之一,为高效能源节省的照明、高清晰度液晶显示器和蓝光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工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为科技界树立了榜样,为未来的科技创新铺平了道路。

中国人工智能先行者,刘庆峰如何引领中国“人工智能第一股”

他不仅长得帅,还是学霸中的学霸,更是将智慧变现的企业家。求学时,一路开挂,是校园风云人物。创业后,几经波折,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 他说要“用智能语音智能点亮生活”,他做到了。他说要让“人工智能触手可及”,他正在努力的路上。 1973年,刘庆峰出生于安徽泾县。母亲开了一家小店卖包子,日子过得倒也殷实。 刘庆峰常坐在小店里看母亲算账。五岁多的他竟无师自通,复杂的粮票兑换算得又准又快。 父母以为他只是比其他孩子智力发育早一些,没想到神童的称号竟一直伴随了刘庆峰十几年。 初中物理,数学奥赛都是第一名,中考成绩全县第一。高中拿遍全国奥赛国家奖。高二放弃清华保送。 考入中科大17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工程专业。在13个省市的高考状元学霸堆里,他又是第一名。 在校期间永远的一等奖学金。李庆峰不仅学习好,人缘也好。为他后来创业,聚拢人才奠定了基础。 像刘庆峰这样的天才都有一个梦。他们的理想不同于一般人,他们要成为改变时代、颠覆人类认知的科学家。刘庆峰也一样。 而国外的先进实验室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一直以来,刘庆峰坚信自己毕业后会赴海外留学。 然而,一次经历改变了刘庆峰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中国语音智能的未来。 接触智能语音1992年,19岁的刘庆峰读大二。因为门门第一的成绩,被中科大,王仁华教授发现。他将刘庆峰带到中科大和国家计算机研究中心联合设立的人机语音通讯实验室。 一进实验室,刘庆峰被一排排计算机合成的人声震撼。看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数学知识可以应用于信号处理,顿时激情澎湃。 王仁华教授和他聊起自己“自动翻译电话”的思路和想法。看到刘庆峰自然流露出的向往,王仁华很欣慰。 大三时,王教授给了刘庆峰一个机会:用三个月的时间,将一个日本的语音分析工具效率提高一倍。 刘庆峰答应了。事实上,他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效率提高了十倍!王仁华教授双眸发亮,如获至宝。这是中国语音智能的新希望啊! 王仁华开始牵头优化语音合成系统,并报给了国家863计划成果比赛。在比赛现场,评委观众都惊叹刘庆峰作品出类拔萃的音质自然度。 96年的暑假,刘庆峰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华为优化了114电话咨询平台的语音,效果非常好,如同真人语音。华为给了刘庆峰1万元的奖励,并邀请他加入华为在深圳的研讨会。 与华为合作的这次经历,让刘庆峰走出了实验室,看到了市场的力量。 科研工作仅仅靠着国家科研经费的补贴没办法强大。但如果能让科研成果产业化就能从推动语音技术的创新发展。 90年代的科研工作者,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如果进入外企工作,年薪可达十几万。这是多大的诱惑,能不造成人才流失? 本科毕业后,刘庆峰并没有按最初的计划出国。他留了下来,在中科大攻读博士。为中国自己的人工智能语音继续努力着。 他向恩师提出建议,创办自己的公司。为中国科研留住人才,为智能语音开发注入活力。 要办公司,就要实行公司的正规管理,这样才能生存下去。这就要设立股权机制。哪有学生向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 可王仁华教授不一样。他答应了,并认可刘庆峰对公司的领导权。 创立科大讯飞1999年,在恩师帮助支持下,刘庆峰联合18位同学、老师创立了科大讯飞。 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因为并没有营销经验,刘庆峰决定将市场营销委托给福建一家公司。他和老师,同学们专心研发产品。 然而福建公司并不懂技术,致使市场营销出现混乱。刘庆峰便将营销权收回,开始自己拓展市场。 2000年,公司推出一个安装在电脑上能说话的软件。软件做得很成功,但并不符合市场需求。而且极容易盗版,无法维权。 这次尝试失败了。年轻的刘庆峰和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市场。那和实验室是两码事。 另一方面,和科大讯飞谈合作的甲方有不少担心:科大讯飞的骨干力量都是中科大的在校学生。如果将来他们出国了,谁来维护系统?因此不敢用讯飞的产品。 公司步入正轨创业的初期,并不像刘庆峰的学习,一帆风顺。总是一波三折。但上天不负这群身怀理想的佼佼者。 他们拿下多个行业客户,并拿到安徽信托,美林集团,合肥永信三家公司的3000万投资。公司开始步入正轨。 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影响。科大讯飞客户量却在翻倍。拿到联想,英特尔等大型集团企业投资,一年间公司估值从原来的5000万翻到2.2亿元。 拿到投资金的科大讯飞,并没有喜滋滋地独自发展。对他们来说,钱不是最终目的,国家的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才是科大讯飞创业的初心。 于是科大讯飞资助中科院、清华大学、社科院的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后来这些研究所为中国输出了大量语音技术成果和人工智能语音人才。 2004年,科大讯飞开始盈利。05年,荣获了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最高奖励“国家信息产业重点技术发明奖”。四年后,科大讯飞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 在安徽合肥科大讯飞的总部,刻着“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的巨石屹立在园区中心。这是科大讯飞的技术信仰。 技术要“顶天”,做到全球第一;应用要“立地”,切实为大众服务。这便是科大讯飞的发展战略。 科大讯飞的核心发展平台,包括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讯飞 AI已经惠及的领域,有教育、政法、智能汽车、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八大行业。 在全国有3.5万余,已经用上了科大讯飞的智能教学系统。在政府办公领域,讯飞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7年,市场逐渐开始变化。互联网市场已经膨出,失去发展空间。AI产业成了投资领域的新宠。带给科大讯飞的竞争压力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 百度、阿里、腾讯等等这些在互联网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集团开始转战AI行业。 虽然短时间内,他们追不上科大讯飞的语音智能发展,但他们的流量,人才,产业生态,却将赶超讯飞成为可能。 刘庆峰一时间,有种被人压在夹缝中的感觉。随即扭转策略,一改创业时的“to B”模式,全面转向“To B+ To C” 双轮驱动模式。 刘庆峰把“人工智能触手可及”这一目标分解为:一,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应用案例。二是要能够规模化,可推广化生产。三是要用统计数据说明成效。 一切都在进行中。这个承诺的兑现只是时间问题。人工智能正和讯飞的新阶段发展将一起到来。

松鼠老爹章燎原:一袋坚果起家,从街头“小混混”到亿万富豪

他是一个穷小子,每天无所事事混日子,可是后来他创办的企业却成为行业翘楚,还被大家称为"松鼠老爹_章三疯",从街头“小混混”到亿万富豪的逆袭他是怎样成功的呢? 章燎原生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家庭是典型的半边户,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宣城市煤炭部门上班。 有了父亲的铁饭碗作保障,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舒适,在村子里很是风光。 从小衣食无忧的章燎原养成了调皮散漫的性格。上学期间他还不好好读书,总是跟着社会上的小青年混迹街头。 直到18岁时遇到表哥,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 那一天,他跟随从国外回来的表哥逛街。两人在商场闲逛,表哥出手阔绰,只要是他看中的商品,不看价格直接买单,一天下来就花了3000元。 这些都让章燎原很受刺激,尤其是当两人在路边喝矿泉水的时候,一个跟表哥年纪相仿的中年男子,眼巴巴地盯着他们手中的矿泉水瓶,这一幕让章燎原心里一阵刺痛。 他突然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混日子了,他要做一个像表哥那样的有钱人,不能变成捡矿泉水的。 人生转折他决定收起心来,学习文化知识。他在图书馆除了看世界名著,也阅读了不少营销方面的书,从此步入了人生的转折点。 理想虽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章燎原的发财之路并不顺利。技校毕业后,章燎原拿着家里给的一百元钱,和同学相约南下去打工。 他在电表厂找了个专业对口的电工工作,但主管每天还给他派了一堆杂活,比如刷漆,砌墙、搞卫生等等,有时忙得连吃饭都没有时间。 章燎原果断辞职后,应聘到了一家KTV当服务员,整天侍候人的工作让他很憋屈,经常躲在没人的地方哭。有一次,面对百般刁难的顾客,差点动起手来。 在南方的两年打工生活中,章燎原见识了许底层打工者的艰辛,他们干着最辛苦的活,拿着最低的薪水。 章燎原不愿意过这种生活,他认为只靠埋头卖苦力,知足常乐的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头。 章燎原在东莞并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回老家后的章燎原进了海螺集团。三年后不满足现状的他再次辞职开始创业。 起初章燎原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饭店,因没有经验,客人还没服务员多,不到半年赔光了积蓄,关门倒闭了。 后来他又开了冷饮店、卖过VCD等等,全部以失败告终。26岁的时候,章燎原还在社会上飘荡。他开始反思,没有钱没有合适的机会当下只能去做销售才能挣钱。 应聘销售员为了寻找好的销售平台,章燎原决定去詹氏食品厂应聘销售员。詹氏食品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五百多万,是当地效益最好的单位之一。 章燎原准备了近一个月,写出了一份近100页的山核桃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当他兴冲冲地找到詹氏食品的人力资源总监时。 对方随手一翻,发现里面漏洞百出,错别字连篇,本想回绝他。但是看他诚心可嘉,加之芜湖地区的销售员因业绩不佳正好离职,于是就留用了他。 章燎原来到了芜湖分公司,他决定把握好这次机会,一定要混出个名堂来。 他从搬货、送货、摆货等基础做起,慢慢学会了与别人打交道,与对方谈位置、谈返点、讲促销。 货物进了商场,他还要去观察产品陈列得是否整齐?货架有没有及时补货?整个区域的商超没有不熟悉他的。 章燎原经常是每天7点上班,忙到晚上11点才回来。天道酬勤,很快,章燎原就脱颖而出,成为最优秀的业务员。随即,他被提拔为芜湖分公司负责人。 开创线上渠道2010年,章燎原决定尝试淘宝,开创线上渠道。 2011年元旦,他筹备了四个月之久的“壳壳果”淘宝店上线。章燎原策划了一个“万人免费试吃”的活动,瞬间引爆了后台,2011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这让他意识到,电商能够建立起全国性的坚果品牌,到2011年下半年,章燎原希望公司能够重视线下发展,然而因为跟领导意见不合,他决定辞职自己创业。 辞职创业章燎原的初创团队只有五个人,文化水平都不高,除了他自己,还有当年和他开小饭馆的厨师,一名网友,一个前下属加上刚招聘的一个小姑娘。 这些人连应收账款是什么都不明白。可是章燎原非常有想法,他认为公司不需要设置很多的岗位,多培养大师级人物,少培养管理类人物,岗位发展多给空间,自然形成内部竞争与协作的氛围。 章燎原最做营销策划,“三只松鼠”就是从“三只小猪”中得到启发命名的,以宠物松鼠的视角与顾客进行交流,很容易被客户接受。 公司的员工都要以“鼠”字起花名,他自己的花名是“松鼠老爹”。 章燎原要求把“三只松鼠“的服务做到极致,他考虑到了消费者食用坚果每个细节,免费赠送密封夹子、果壳袋、湿巾等。 他注重品牌的塑造和广告的投放,2012年8月,他在淘宝直通车上投了60万元的广告,虽然只完成80万元的销售额,但章燎原认为带来的流量和品牌效应是无可估量的。 不出所料,一个月后,“三只松鼠“的销售额便跃居淘宝坚果类第一名。“双11”当天就接到了10万个订单,差点爆仓关店。 2013年,“三只松鼠”销售额破3亿,2016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 到了2017年,“三只松鼠“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70亿大关。成功跃居坚果行业第一名,遥遥领先第二名百草味的40亿。 “三只松鼠”的成功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自然也引起了资本的关注。 自从A轮开始,共获得了近6亿元的融资。 2019年7月12日,创业七年的“三只松鼠”正式登陆创业板,受到了市场的争相追捧,累计涨幅达270%,市值超200亿。 章燎原的成功有他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三只松鼠”的创业是从他18岁开始的。那些年的经历、经验,成功、失败都是他成功的基础。 我们在评论企业家的时候,往往看到其光鲜的一面,却忽视了他们一路走来的跌宕起伏和经受的艰辛。 章燎原抓住了互联网的风口,他集中精力,深耕互联网这片蓝海,发掘出“零食”这片刚需市场,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优质、方便、快捷、性价比高的坚果产品,终于成功地让自己在风口上飞了起来。 超强的营销策划能力也是章燎原成功的重要因素。 精准的广告投放,让“三只松鼠”萌萌的卡通形象深入人心。消费者在愉悦的情感中消费,很容易形成口碑营销。 加之,章燎原贴心的促销、让利手段层出不穷,“三只松鼠”想要不火都难。 如今,章燎原功成名就,他获得了2014安徽年度十大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目前他将日常管理交给了职业经理人。 主抓战略和培训,自称“最闲CEO”。“三只松鼠”正朝百亿目标奋进,期待章燎原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