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素林·尤帕昆:东南亚商界的隐形巨头

Date:

在东南亚的商界,有这样一个名字不可忽视,那就是素林·尤帕昆(Surin Upatkoon)。这位泰国籍的企业家,凭借其在多个领域的投资和经营,逐渐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商业巨擘。然而,与其它商业大亨不同,素林更偏爱低调,使他成为了商界的一个“隐形巨头”。

初生之犊不怕虎:商业之路的起点

素林·尤帕昆的商业之旅从一个非常小的起点开始。他早年涉足通讯行业,开始经营小型的电话业务。然而,正是这一领域,为他打开了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大门,也为他日后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

投资眼光独到:多元化发展

素林非常擅长捕捉商业机会。除了通讯行业,他迅速扩展到其他领域,如金融、房地产、医疗健康等。他的经营哲学是多元化投资,而不是将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一个领域。这使得他在不同的行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金融领域,他的投资策略是选择有潜力的中小型银行,然后进行改革和整合,使其迅速增长。在房地产领域,他看中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投资了多个大型的开发项目。

低调行事,高效运营

尽管素林·尤帕昆的商业帝国日益壮大,但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作风。他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也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商界的影响力。他深知,真正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关注,而是来自于内部的高效运营和持续的创新。

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商业成功

对于素林来说,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社会上的。他非常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支持教育、医疗和环保项目。他相信,作为一个企业家,除了追求商业上的成功,更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展望未来:继续前行的决心

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素林·尤帕昆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希望继续扩大其商业帝国,为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素林·尤帕昆是东南亚商界的一个隐形巨头。他的成功故事,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更是人生的。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之路。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沙亚姆与哈里·巴尔蒂亚:印度制药业的奋斗与创新

沙亚姆与哈里·巴尔蒂亚兄弟 Shyam & Hari Bhartia 是印度制药业的杰出代表,以其在制药和化学领域的贡献以及家族企业的创新而闻名于世。他们的生平和职业生涯充满了决心、创业精神和对医疗健康的热爱。本文将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制药业的崛起以及他们在印度医药领域的杰出影响力。 沙亚姆与哈里·巴尔蒂亚兄弟都在印度接受了教育,并于1970年代中期创立了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太阳制药工业有限公司)。他们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使公司成为了印度制药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 Sun...

南印度电影之光:深度探寻莫汉拉尔的演艺传奇

莫汉拉尔(Mohanlal),是印度南印度电影界最杰出的演员之一,以其多才多艺的演技、多产的电影生涯和广泛的影响力而备受世界瞩目。他是南印度电影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印度电影界的华丽明星。本文将深入探讨他的生平、电影作品、演艺哲学以及他在电影界的独特地位。 莫汉拉尔于1960年出生在印度喀拉拉邦,他的电影生涯始于20世纪80年代。他以其出色的演技和万变不离其宗的表演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南印度电影界的新星。他的电影作品涵盖了各种类型,包括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等。 他的演技备受赞誉,他在电影中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电影《达肯》(Drishyam),这部影片赢得了印度国内和国际上的多项奖项,成为南印度电影的经典之一。 他的电影作品还包括了电影《小姐和警察》(Manichitrathazhu)、《印度之神》(Bharatham)和《它的秘密》(Spadikam)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演技多样性和对不同角色的深刻演绎。 莫汉拉尔的演艺哲学强调角色的真实性和情感的表达。他认为演员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为观众呈现出真实的情感和人物性格。他的演出充满了情感和情感的表达,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 尽管他的演艺事业在演技和影响力上备受认可,但他的生平也充满了挑战和努力。他常常在电影拍摄中面临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和竞争,但坚持不懈地追求演艺事业的卓越。他的创新精神和才华是他成功的关键,也是他在电影界的独特地位。 莫汉拉尔是南印度电影界的演艺之光,以其多才多艺的演技、多产的电影生涯和广泛的影响力备受尊敬。他的电影作品深刻反映了南印度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为南印度电影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是电影的华丽巨星,是情感的表达者。

双枪科技郑承烈:中国“筷子第一股”,靠筷子身价上亿

我国是人口大国,日常生活中吃饭离不开筷子,但2000年以前,筷子行业还只是停留在小作坊生产。 而创立于2002年的双枪科技公司抓住了这一商机,投身于餐厨工具制造,从筷子延伸到砧板等日常厨具用品。 经过了多年的打磨,双枪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工艺产品,并多次在国家级活动如北京奥运会、杭州G20峰会中作为礼品,走出国门。 1970年2月9日,郑承烈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叫庆元的小县城,家里很穷,父母都是靠着卖粮食得来的钱供一家人生活。 郑承烈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很想要摆脱这种生活,不想再为下一顿粮食而发愁,不想再为读书的学费而发愁,更重要的是不想父母再为这个家而操劳。 因此,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在读书的年纪他从未让父母操心过他的成绩,可以说在每次学校考试后,从成绩表后面开始数总是看不见郑承烈的名字。 因为他一直稳居第一名,很少掉至第二名,更别说倒数了,这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 考入大学郑承烈本可以凭借他的成绩考一个很好的大学,但他觉得等不了,他想尽早地为家庭减轻负担,所以郑承烈来到了浙江建筑工业学校。 在郑承烈的理解中,他认为干建筑这一行是最赚钱的,一单的成交额少则几万,多则几百万、几千万,他期待着自己能早日到达那一步。 从浙江建筑工业学校毕业后,郑承烈就顺利被分配到了一家建筑公司上班。 带着梦想的激情,郑承烈在建筑公司中专挑最苦最累的活来做,后来,他甚至做到了可以一个人指挥县城最大的金融中心施工工作。 但慢慢地,郑承烈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建筑公司的工作不仅全年无休,而且薪资少得可怜,只有几百块钱。 最后,因为与梦想的实现相背离,郑承烈离开了他干了四年多的建筑行业。 在那段缓冲期中,郑承烈又尝试了不少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做生意有关。 郑承烈开过便利店、服装店,但因为经营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未达到自己的预期,这些店铺的结局就是统统关门。 经营筷子厂这条路不行,那就换一条路,郑承烈就是凭着这样一种敢拼敢闯的精神,与哥哥一起尝试着经营一家筷子厂,这就是双枪科技公司的前身。 在21世纪之前,筷子生产并不是非常规范、标准化,以小作坊、小工厂为主,因为成本本身就不高,在市场流通的筷子产品大都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价格,质量普遍不高。 在了解到市场现状后,郑承烈就想着他创办经营的筷子厂一定是要与众不同的。 这种与众不同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提高整个产品服务质量,给用户最好的使用体验,打造出国家品牌、民族品牌。 说做就做,郑承烈有了想法,就想着要实施。但由于他之前的生意都失败了,手中并没有多少积蓄,他的哥哥跟他的情况也差不多,于是郑承烈就想着借钱。 要知道在1995年向银行借几千块就需要一系列的审批程序,这期间需要等待几个月的时间,郑承烈显然是等不了这么长时间,更何况他需要的启动资金是以万为单位。 后来,在他人的引荐下,郑承烈通过高利贷筹集了二十万元的启动资金。 走上“正轨”郑承烈首先就更换了一套先进的生产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生产出最新一批的筷子产品,不仅是样式美观,而且工艺精致。 当他兴致勃勃地把120箱筷子送到浙江人流量最大的义乌商品市场进行售卖时,由于价格比市场高,并没有像郑承烈之前预想的那样被销售一空,而是无人问津的一个状态。 他只好又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先试销,后付款”的模式,这才吸引了前来进货的一个老板的订购,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这也是双枪科技的第一个订单。 质量是产品的保证,只要厂家是真心实意地做产品,那自然不愁没有人买,就算遇到了一定的销售困难,那也只是时间问题。 郑承烈的筷子产品在那个老板拿回去试销后,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老板自然是高兴都来不及,很快就与郑承烈的工厂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合同,并支付了第一次合作的现金额。 好的口碑自然是人们口口相传更快,自此之后,郑承烈的双枪工厂走上了正轨,慢慢成为了一个有质量有销量的双枪科技公司。 打造民族品牌其实在郑承烈之前,很少会有人把筷子当成一件工艺品来对待,郑承烈正是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做到了把筷子生产变得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就这样坚持了二十几年,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他曾自我调侃,说道双枪就是融资出来的,自己在创业过程不知坐过多少的冷板凳,受过多少冷嘲热讽,大都是因为他那率真求实的性格。 郑承烈从来不喜欢为公司定下那些假大空的目标,他也不喜欢阿谀奉承,一直都是靠着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把双枪发展到这样的一个高水平科技公司。 郑承烈也一直很注重公司的员工管理,在他的理念中,那就是归结为一句话——让员工当老板,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郑承烈曾说过想把双枪打造成知名民族品牌,筷子文化本身就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 他大胆提出这样的一个品牌设计,那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工艺融入到筷子的设计生产中,如印花,激光雕刻,手绘,让双枪生产出来的筷子产品有了品牌的特色。 除了生产销售筷子之外,双枪还生产砧板等其他一千多种日常厨房用具,线上线下把控一样严格,并成功在各大国家级活动中亮相,作为品牌方的文化礼品赠与。 公司拥有40项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和122项外观专利。这也是双枪企业文化的其中一种,即产品美,剩下的三美则分别是员工美、环境美、财报美。 说起财报美,那可不得不提双枪科技公司在2020的年度营业收入了,已经达到了8.34亿元,并逐年稳步增长,比同行业产品销售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加起来的总量都要多。 在行业中常年占据榜首,其中光筷子一样产品年销售量就达到了三亿双。 如今的双枪公司已经在2021年8月5日作为“筷子第一股”成功上市,使得郑承烈的身价大幅上升,达到了16亿元。 而双枪公司也在他的管理下继续拓展着销售途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公司盈利,将双枪造的产品送出国门。

专访 | 大阪关西博览会2025:还有一年,预期上升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阪关西博览会2025副主席Masayoshi Matsumoto谈到了建筑预期和他的内部期望。 关西经济联合会主席松本正吉于5月24日坐下来接受访谈。在大阪的住友电气工业总部。 日本关西地区将举办国际大阪-关西2025年博览会,这是一个从2025年4月13日开始的为期六个月的活动。最初的计划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随后是乌克兰战争和建筑成本上涨。然而,现在完成这个大规模项目的进展正在更加顺利。 还有一年,The Sankei Shimbun和我们与活动副主席兼关西经济联合会主席Masayoshi Matsumoto坐下来,以更好地了解该项目的现状。随着活动的临近,他分享了参与者的深深兴奋感。 摘录如下。 从一开始就观察世博会的发展 从早期投标阶段开始,我就参与了大阪-关西世博会2025之旅。意识到我们终于离盛大的开幕式只有一年了,这令人深感感动。 一路走来,我们目睹了社会转变,并面临着对举办活动的怀疑。然而,随着场地建设的稳步进展,人们越来越有希望。感觉我们正走在一个充满希望的博览会的轨道上。 关西经济联合会主席Masayoshi Matsumoto。 世博会管理和经济影响战略 产生兴奋是一个关键挑战。它也与门票销售密切相关,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门票收入主要用于场地运营成本。为了成功管理博览会,培养热情并确保有效的门票销售策略至关重要。我们将从9月到11月加强我们的宣传活动,同时开始预订展馆。 场地设计师Sou Fujimoto在2023年11月14日的国际参与者会议上解释了2025年大阪关西博览会的主题和概念。 该博览会还延伸到大阪的由目岛以外,包括展馆和活动以及培养相关项目。我认为我们可以期待积极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总部位于大阪的智库亚太研究所预测,世博会的经济连锁反应可能超过33.67万亿日元(2,710亿美元)。这可以推动整个关西地区的增长。重要的是,每个都道府县都可以将世博会作为基地,以扩大自己的振兴计划。 为了筹备博览会,基础设施开发,包括启动支持和MaaS等举措(“移动即服务”)正在关西取得进展。我们希望这些不仅有助于振兴关西,也有助于振兴整个日本。 JR大阪站的北侧重建区,Umekita 2nd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