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FigureAsia  Prize & Award 2024  Nominations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泰国总理 Paetongtarn 在上任后的头 100 天表现如何

Date:

“半价北方旅游计划”是作为一项短期措施推出的,旨在促进受洪灾影响的北部地区的旅游业。

针对庞氏骗局、金融欺诈和勒索网络的重大行动已经开展,解决了紧迫的社会问题。

Paetongtarn 还通过积极参与在老挝举行的东盟峰会、倡导和平,特别是在南中国海、敦促东盟避免站在全球大国一边以及解决缅甸危机,提高了她在全球舞台上的知名度。她还参加了在卡塔尔举行的亚洲合作对话和在秘鲁举行的 APEC 峰会,在那里她展示了泰国成功的公共医疗保健计划。

在政府的早期成就中,10,000 泰铢的现金发放脱颖而出,尽管修改后的标准稀释了为泰党的竞选承诺。

这些初步成就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政策,如扶贫、减少不平等、将最低工资提高到 400-700 泰铢、确保学士学位持有者的起薪为 25,000 泰铢,以及解决结构性经济、社会和政治挑战,都迫切等待实施。

在 Paetongtarn 的领导下,国家的转型取决于她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愿景和能力,以克服怀疑并取得持久的进步。

将本文分享至:

《亚洲人物》订阅

spot_imgspot_img

亚洲领袖

查阅更多《亚洲人物》
Figure Aisa

中国最“穷”富豪田家炳,身家百亿却租房,贱卖上亿豪宅建300所学校

他和李嘉诚在同一时期跻身香港富豪之列,本可以靠炒地皮赚取更多财富,却偏偏要散尽家财,兴办教育,振兴中华。 晚年遇上金融危机,他贱卖上亿豪宅也要践行捐校的承诺,先后资助几百所学校,上千所农村图书馆。为纪念他的功绩,中国紫金山天文台甚至将小行星2886命名为“田家炳星”。 他的善举泽荫两岸四地,被人们称之为“百校之父”。他就是中国最“穷”富豪田家炳。讲述原创商业创始人故事,传播商业智慧。 南下开辟新商路,寻求生机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大埔。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家境殷实。奈何在他1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家道中落。田家炳只好辍学从商,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那一年,国家战事连连,内有分裂势力,外有强敌入侵。国家尚且不稳定,何来家庭的安稳度日?为了能支撑家业,田家炳只能去越南推销家乡的瓷土。 好在,那个时候南下做生意的广东人有很多,他们在当地组织了同乡商会互相帮扶。就这样,田家炳的生意起步虽难,可也慢慢做出了小成绩,还成立了茶阳瓷土公司。 可惜,在动荡的年代,安稳都是一种奢侈。田家炳的瓷土生意好转没多久,国内时局变动,汕头沦陷了。 田家炳的商品运输通道被中断,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举家转往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 或许,广东人骨子里勤劳能吃苦的性格就很适合做生意,田家炳在印尼的树胶事业慢慢的也做得很不错。 但那个时候很多中国人跑到印尼谋生路,由于中国人普遍吃苦耐劳,无形中让很多当地人丢了饭碗。 这导致当地人的排华情绪越来越重,为了家人的安全和子女的教育问题,田家炳决定举家迁到香港。 1959年,来到香港的田家炳就在新界屯门填海建厂,开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皮革。 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是经济发展势头最盛的年代,也是有限的生活水平与膨胀的欲望并存的年代。 很多有头脑的商人都借着好时机,跻身香港富豪之列。 田家炳靠着他的皮革生意,成为了香港的“皮革大王”,而同时期的李嘉诚凭借他的长江塑胶厂,做成了香港的“塑胶花大王”。 到1980年,田家炳已成为香港著名的亿万富翁。 退出商场,转身投入慈善事业人生路口的转折也是从1980年开始。这一年,李嘉诚在股市上成功低价吸纳大量“和黄”的股票,实现了他家族财富的又一大飞跃。 而田家炳却选择了更让他牵挂的是国家的教育事业。田家炳深知国强才能民富,而国家要想强大,教育一定不能落后。 于是,自认赚足财富的他,在1982年创办了公益组织“田家炳基金会”,开始了退休后的“散财之路”。 其实,田家炳做慈善并非从1982年开始的。早在六十及七十年代,田家炳便曾出任东华三院、博爱医院等多间慈善机构要职,推动社会福利工作。 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后,田家炳坚持“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原则,专门捐办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公益事业。 先后资助了全国93所大学、166所中学、44所小学、专业学校和幼儿园20所,以及1800多所农村学校图书馆。 田家炳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的那几十年,百废待兴,我们国家跟世界强国之间有太多的差距要赶超,有太多的事业要抓紧建设。 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才,自己的个人财富再多也是有限的,唯有把这些财富都铺在教育上,才能在祖国的土壤上,撒上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一代代的成长起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为此,他把慈善当成了第二事业奋斗,倾注毕生的财富和精力也要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前行。 为了更好地做慈善,田家炳把工厂交给了子女去管理,同时也要求工厂每年要捐出利润的10%,用于慈善事业。 而田氏家族在香港的厂房、写字楼的租金收益更是拿出8成捐给基金会,只保留2成用于日常维护运作。 据田家炳的子女说,他们在香港的租金收益每年大约1亿元港币,老爷子坚持要捐出去,给孩子们建更多的学校。 对于田家炳来说,慈善就是他的信仰。他曾说:“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奉献;能把自己的财富资助公益事业,广大民众受惠,自己精神上也可获得无法形容的安慰和享受。 我们不妨将慈善公益看作是自己恒久而辉煌的事业。” 卖豪宅建学校,践行慈善承诺即便是遇到了香港金融危机,田家的商业遭受了重创,田家炳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慈善承诺。 1997年香港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田家炳的产业也难以幸免,变得入不敷出。 这种时期,就算先顾及自家安危,暂停基金会事务都是能被理解的。 但是,在田家炳得知,基金会原定捐赠学校的计划早就对接好后,他决然卖掉了自己居住37年的花园洋房,也要完成原定的建校计划。 要知道,田家炳售卖的这栋洋房原本价值上亿,但当时着急出售用钱,就只卖出了5600万港元。 房子卖掉后,田家炳拿出500万兑现基金会之前的建校承诺,剩余资金也没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内地又新建了几十所学校。 在早年的一段采访中,他回忆道“当时经济很糟糕,但我承诺给组织捐款,他们也已经制定了计划。所以他决定卖掉房子。 一方面,我认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是浪费钱。另一方面,卖的钱可以资助20多所中学。我认为这样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事实上,田家炳也确实像他采访中说的那样,是一个不在乎个人享受的人。生活中的田家炳就像个“苦行僧”。 即便曾经身价上亿时,他也践行节俭的生活作风,一双鞋穿了十年,一套西装穿了40年,就连过80大寿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也没有摆酒席。 也可能是前半生的经历太坎坷,田家炳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国强才能民富的道理。 他办教育不像别的富商那样,只是拿出一部分财富成立慈善基金,而是几乎散尽了自己的家产在做慈善。 这样的大爱也感动了很多人,为此,国家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小行星2886命名为“田家炳星”,以此表达对田家炳先生的敬意。 2018年,田家炳老先生离世了。但他仍以小行星的身份照亮着祖国大地。 如今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曾受他资助过的学校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工程师,也托起了建设祖国的重任。 田家炳老先生终其一生做慈善,在最富有的时候,放弃财富只为多捐一所学校,多帮助一个人。这样的大爱善行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蔡毅芳:解码宇宙奥秘的高能物理先锋

在高能物理领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直在追求解开宇宙奥秘的答案。这位科学家就是台湾的蔡毅芳(Tsay Yi-Fang)教授。她以其在粒子物理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和领导力而闻名于世,为台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科学合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将深入探讨蔡毅芳教授的生平、学术成就以及她在高能物理领域的重要作用。 早年生活与教育 蔡毅芳教授生于台湾,她自幼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她在台湾的一所著名大学攻读物理学学士学位,并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高能物理作为专业。她的早期教育为她未来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粒子物理研究与突破 蔡毅芳教授在粒子物理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她的研究涵盖了强子物理、中微子物理和宇宙学等多个方面。她曾参与国际上著名的粒子物理实验,如LHCb实验,该实验在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进行,旨在研究宇宙中的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差异。她的工作有助于揭示宇宙的演化和物质构成,为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教育与科研传承 蔡毅芳教授一直热衷于科学教育和知识传承。她担任大学教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传递自己在高能物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经验。她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为台湾培养了更多的科学领袖和专业人才。 国际科学合作 蔡毅芳教授一直积极推动台湾与国际科学界的合作。她参与了许多国际性的科研项目和合作,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探讨宇宙的奥秘。她的领导力和国际合作精神为台湾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奖项与荣誉 蔡毅芳教授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多项国际性科学奖项和荣誉。她被授予了多个著名奖项,以表彰她在粒子物理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些奖项和荣誉证明了她在科学界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也为她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高度的认可。 蔡毅芳教授是台湾高能物理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她的研究工作和领导力对推动台湾在粒子物理研究中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的科研成就和国际合作精神为解开宇宙奥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她的故事是高能物理研究和国际科学合作的典范,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追求卓越,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

Thi Thi Soe:缅甸的教育改革倡导者和社会活动家

缅甸,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国家,面临着各种社会和教育挑战。在这个背景下,Thi Thi Soe以她的杰出工作,成为了缅甸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倡导者之一。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展示了个人努力和奉献如何改变一个国家的未来。 早年生活和教育 Thi Thi Soe出生在缅甸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她对教育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从小就开始。她在一所当地的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之后获得了本科学位,但她的热情并没有止步于此。她前往国外深造,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这使她具备了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为缅甸的教育改革工作做出贡献。 教育改革的奋斗 Thi Thi Soe毕业后,她回到了缅甸,立志改善本国的教育体系。她深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以及国家的统一。因此,她投身到了教育改革的前线。 作为一名教育家,Thi Thi...

摩亨佐-达罗: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谜团

摩亨佐-达罗,位于现今巴基斯坦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神秘的文明之一。这座古代城市遗址承载着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瑰丽历史,其兴盛和衰亡依然是考古学界的谜团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摩亨佐-达罗的历史、文化、城市规划以及考古发现,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时光之旅,探寻这座古代城市的奥秘。 摩亨佐-达罗,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一颗明珠,曾繁荣于公元前2500年至前1900年之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次大陆上最早的城市之一,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的古代文明同时代存在,被认为是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之一。 摩亨佐-达罗的城市规划令人叹为观止。这座城市坐落在广阔的平原上,被高耸的城墙环绕,城内街道整齐划一,建筑设计精巧。考古学家发现了庞大的公共浴场、神庙、市场和居住区,揭示了这座城市繁荣的一面。 这座古代城市的文化也令人着迷。摩亨佐-达罗的居民使用了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但至今尚未被完全解读。考古学家在城市遗址中发现了雕刻精美的印章、首饰、陶器和艺术品,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居民的技艺和审美。此外,古代宗教和宗教仪式在这座城市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神庙和祭坛的存在证明了当时居民的宗教信仰。 然而,尽管摩亨佐-达罗繁荣了千余年,它的兴盛和衰亡仍然是一个谜团。考古学家发现城市遗址中的大火痕迹和废墟,这些发现暗示着一场灾难性的事件,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些理论认为可能是印度河的改道或自然灾害导致了城市的沦陷,但真相仍待揭示。 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摩亨佐-达罗继续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线索。通过对城市遗址的考古挖掘和科技手段的运用,考古学家不断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结构和历史。此外,摩亨佐-达罗也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历史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为研究古代文明和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材料。它的城市规划和文化元素不仅影响了印度次大陆的后续发展,还为全球城市设计和文明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此之外,摩亨佐-达罗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忘的历史之旅。如今,人们可以参观这座古代城市的遗址,漫步在曾经繁华的街道上,欣赏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感受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摩亨佐-达罗是一个千年的谜团,它的兴盛和衰亡仍然让人们感到好奇。作为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部分,这座城市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它的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不仅令人叹为观止,也启发了对古代文明和城市生活的深入思考。摩亨佐-达罗,永远的谜团,永恒的魅力。